“您好,请坐”“来了,坐吧”“请”本来是个十分常见的语气动词、礼貌用语,适用于各种场合和语境,用来表达请示和尊敬之意,多用一个请字,沟通的效果将大不相同。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很少注重这样的细节,也许是我们习惯随意或处于疏忽,对于别人的请示通常是直白简单的;又或许是我们会觉得用“请”是自降身段,稍稍有失颜面而不去用敬语。但其实礼貌也是一种素养,向对方展示我们的尊重与敬意,对于我们的工作更加有利。
假若我们要做一个礼貌得体的职场人,那就一定要多多使用“请”字,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多说“请”“麻烦了”等礼貌用语。看上去一字之差,其实“有请”和“没请”之间揭示的是态度上重视与忽略、尊重与轻视的差别,简单的一个“请”字,就能让对方感觉到他是被重视,被尊重的。
将这样的概念场景化,大家可以任意感受一下请字的神奇:部门负责人老陈正在着手一件要紧事,而此时领导接完一通电话要出门。突然,你桌上的电话响了,正是领导打过来的。“小张啊,你把老陈叫过来吧,我这边有任务要安排!”你一个箭步冲到老陈的办公桌,对领导的话丝毫不加变通,原封不动地转达,大叫:“老陈,领导叫你过去!”
陈部长白了你一眼,心想我这边急事都没做完,还被这小张没大没小的,竟然把我指挥来指挥去、呼来喝去的。老陈对你的印象恶化,你却还浑然不知。假如小张懂得更加委婉的:到老陈面前示意有事情,等他暂停手中的工作再说:“陈主管,领导请您过去有任务安排,您看方便吗”,使唤的意思是不是就没有了呢,毕恭毕敬的感觉是不是就出来了呢。
办公室是单位的中枢协调部门,秘书们发挥的是领导参谋助手的功能。办公室工作常常存在着一种身份落差,你要代表领导发号施令,但其实你并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。这种落差会制造隐蔽的陷阱——假如你把自己当成领导,或者是虽然没有把自己当成领导,但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,没有从自己的位置出发对领导的原话加以调制,那么你很容易被看成一个狐假虎威、狗仗人势的人。
领导当然可以说“你马上把老陈叫到我办公室来”,但你绝不能说“老陈,领导叫你去他办公室”,转述之前留个心眼,把叫换成“请”,就能避免掉进因身份落差造成的陷阱,你听:“陈头儿,领导请您去他那一趟,您现在是否方便?”别人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:领导多么礼贤下士,秘书多么毕恭毕敬,让人心里熨帖不是?
